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人民要论·“十三五”辉煌成就·住房和城乡建设)
2020-12-08
来源:《人民日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总书记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历ζ史性成就,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贡献。
住房发展向住有所居目标大步迈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一是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新建住房质量不断提高,住房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步。二是建成世界大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棚改累计开工预计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楼房。截至2019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大力发展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加快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约2000万缴存人贷款购买住房,支持超过2000万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三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措并举『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住房租赁服务。四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以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为重点,着力改造提』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发展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切实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2019、2020年共安排补助资金1400多亿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惠及♀居民约1043万户。
城市建设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6.1%提高到2019年的60.6%。2019年城市数量达684个,建制镇数量达2101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3万平方公里。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底城市道ㄨ路长度、轨道交通建成里程分别达到45.92万公里、6059公里,分别比2015年增长25.8%和97.4%。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8%、97.3%、96.8%、99.2%,分别比2015年提高0.7、2.1、4.9、5个百分点。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是城市人居环境显著。2019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28.5万公顷和37.6%,分别比2015年增加19.8%和1.27个百分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7100万户,覆盖率超过80%。60个排水防涝补短板城市排查整治1116个易涝积水区段,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四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已公布134个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保护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五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查找和解决城市建设特别是在防范传染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修补,城市系统,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加快々建设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住房有保障的脱贫⌒ 攻坚任务。“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ξ 困户住房有保障目标任务。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52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核验表明,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有保障。二是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共支持242.4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生命财产。三是做好定点扶◇贫和片区扶贫各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口帮扶的4个定点扶贫县全部脱贫摘帽。持续加大大别︻山片区扶贫工作力度,推动片区3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一是农房建设管理不断加强。探索建立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开展钢结构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建成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结构、成本经济、环保的宜居农房∮。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其中约75%到城镇终端设施进行化处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开展百县示范,制定技术标准,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681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中国建造”谱写新篇章。大力发展“中国建造”,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々全面提升。一是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24.84万亿元、7.09万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7%和52%。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6%以上,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产业▲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就业岗位。二是建造方式加快转型。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年均增长55%。建筑节能和建筑快速发展,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三是工程设计建造水平大幅提高。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我国在超高层、深基坑、大空间、大跨度的高难度建筑工程,以及Ψ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速铁路等专业工程方面,设计施︼工技术已达到水平。四是建筑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有74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承包商250强榜单。2019年具有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达579.8万人。五是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2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602.5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2.2%、23.8%,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一是建立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健全宜居、健康舒适、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方面指标体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城市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形成。三是不断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程招投标制度不断,建筑市场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初步构建了与标准化通行规则相一致的新型标准体系。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推进全流程全ξ覆盖改革,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提升至第三十三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五是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基层党建为,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群众ζ 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充分调动群众积性主动性,共同创造美好城乡环境和幸福生活。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认真贯Ψ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卐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是全力抢建医疗应急设施。在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医↘疗应急设施过程中,和地方施工企业不讲条件,攻坚克难,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二是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疫情防控中,广大市政环卫职工、物业服务人员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不辞劳苦、坚守,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保障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疫情防控的需要。三是积采取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延续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企业资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人员正常生产经营。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纾解企业和职工困难。减免国有←房产租金,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四是统筹做好▅建筑工人返岗、建材供应、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等工作,有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复工复产。房地产市场二季度以来快速恢复,建筑业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ㄨ性成就,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坚强。在5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决策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地生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ω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感;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的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系统思维,强化底线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钉钉子精神抓ω好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